首页 最新资讯文章正文

上海市委主委解冬:加快提升第二、三支柱养老保险制度吸引力

最新资讯 2023年03月07日 07:48 12 weilai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 范子萌

  备受关注的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建设应如何探索协调发展?金融科技蓬勃发展势头下,应如何进一步充实丰富“金融科技人才库”?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副主席、上海市委主委解冬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要加强制度创新与政策配套。她建议,应加快提升第二、三支柱养老保险制度的吸引力。

  聚焦金融科技人才建设,解冬建议,可从规范标准、认证机构、认证品牌和培育体系四方面入手,加快建设金融科技人才认证培养体系。

  加快提升第二、三支柱养老保险制度吸引力 鼓励开展差异化产品创新

  健全养老保险体系是应对人口老龄化、提升共同富裕水平、支持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内容。而个人养老金发展为促进加快建立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提供了有利契机,也是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抓手。

  在解冬看来,当前,养老保险体系“三支柱”总体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一定程度制约了社会保障体系有效运转。“总的来看,第一支柱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第二支柱发展较快,但规模和覆盖范围有限;第三支柱则刚刚起步。”

  解冬认为,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要加强制度创新与政策配套,解决第二、三支柱制度吸引力不高、产品创新不足、养老保险配套体系建设相对滞后等问题。当前第二、三支柱之间账户尚未打通,配套税收优惠支持力度不够;各家金融机构存在一定程度同质化竞争,缺乏差异化、综合性的养老金融产品组合。

  就此,解冬具体提出三点建议,包括:加快提升第二、三支柱养老保险制度吸引力;鼓励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养老金融产品创新;着力增强养老保险配套体系综合服务保障能力。

  解冬认为,针对低收入群体或纳税临界点人群,个人养老金账户应提供有针对性的免税政策,同时,打通第二、三支柱账户转换功能,将第二、三支柱税收优惠统一或合并计算,未加入第二支柱的劳动者可叠加企业年金4%税收抵扣额度。

  关于金融产品创新,解冬建议,培育和吸引优质养老金融机构,鼓励开展差异化产品创新,增强财富管理和风险保障等综合功能;扩大个人养老金账户的投资管理人和金融产品投资范围,适时允许配置公募型保险资管产品,支持投资母基金、股权债权计划、基础设施REITs等创新工具,同时,应完善个人养老金账户提取的流动性功能。

  在提升养老保险综合服务保障能力方面,解冬建议,完善养老保险统计标准,搭建跨部门监管协调机制;建立养老金融基础数据库共享平台;探索养老金融国际合作创新模式,为构建适应中国式现代化的养老保险体系奠定基础。

  制定统一规范和评价标准 推动构建全周期的金融科技人才认证培育体系

  近年来,金融科技蓬勃发展,已成为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重要引擎之一。“金融科技高速发展需要大量既熟悉金融业务又具备技术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解冬表示。

  对标相关行业成熟做法和国际经验,解冬认为,我国金融科技人才认证培养体系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具体表现为“三个缺乏”——缺乏统一的金融科技人才能力规范和评价标准;缺乏金融科技人才认证的服务管理机构;缺乏全周期的金融科技人才培养体系。

  针对这一现状,解冬提出四方面建议:制定统一的金融科技人才能力规范和评价标准;明确金融科技人才认证服务管理机构;打造国际领先的金融科技人才认证项目品牌;推动构建全周期的金融科技人才认证培育体系。

  其中,围绕金融科技人才能力规范和评价标准,解冬建议,由国家金融管理、教育、人社等部门牵头研究,合理设计涵盖金融、科技、监管、法律、伦理道德等统一的金融科技人才能力规范和评价标准,为金融科技人才培养和认证提供基础和保障。

  就金融科技人才认证服务管理机构,解冬建议,由国家金融管理部门明确认证服务管理机构,由其参照统一的金融科技人才能力规范和评价标准,开展金融科技人才认证工作,可从对现有认证项目开展评定和互认起步。

  关于全周期的金融科技人才认证培育体系,解冬建议,以人才认证为核心,逐步构建涵盖认证、培训、继续教育、职业发展等全周期的金融科技人才培养体系。

发表评论

南泰丰新鲜资讯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